被动房之家
www.gba.org.cn
 
联系方式
 联系方式
手机电话:18618173826
电子信箱:chtyjy@126.com
办公电话:010-57183865
联系人:周懿

清控人居科技示范楼

2018-04-26 09:29来源:谷德设计网

1.jpg


清控人居科技示范楼是在贵安新区政府支持下,清控人居建设集团与英国BRE机构合作的示范项目,目标为建成符合BREEAM标准的近零能耗示范实验建筑。


建筑位于贵安新区生态文明创新园内西南角,整体坐西向东,与园区东北侧的优美的海绵城市生态景观延绵相接。整体建筑高度14m,总用地面积1826㎡,建筑面积701㎡,容积率0.38,建筑密度22%。


建筑集展陈和游客接待中心一体,故在功能定位上,将地上两层划分为三大部分:大空间展陈区,对外接待会议区,以及内部办公区,而地下一层则作为设备机房以及储藏库房使用。本项目采用多系统并行建造方式,建筑主体由木建筑系统、轻钢箱体系统、设备系统、外表皮系统这四部分构成。


BREEAM,英国建筑研究院绿色建筑评估体系。始创于1990年,是世界上第一个也是全球最广泛使用的绿色建筑评估方法。


2.jpg

建筑与园区东北侧的海绵城市生态景观


示范楼不仅是一个整合可持续设计策略以及生态技术的示范实践项目,更是一个立足于中国西南温和地区的从建筑学角度出发的可持续建筑实验平台,以便持续检验各项设计方法与技术措施在当地气候、文化甚至经济条件下的可行性。


3.jpg

面向环境的整体设计


基于示范楼项目的特殊定位,团队在早期设计阶段就明确以被动式设计、可再生能源以及装配式建造技术为主要内容的建筑多系统整合的设计策略,以实现对本土生态环境系统破坏的最小化,与对室内舒适度以及能源利用效率的最大化。


4.jpg


5.jpg

建筑外观


建筑的多系统整合


示范楼的建筑多系统整合策略的应用体现于三个层面:多系统并行建造、乡土文化与可持续技术的整合、以及应用BIM整合平台。


6.jpg


7.jpg

建筑沿街视角


整体建筑由木建筑系统、轻钢箱体系统、设备系统、外表皮系统这四部分并行建造建造而成,以减少对场地的负面影响。其中,木建筑系统主要用于中央大空间的通高展示空间,轻钢箱体系统则作为南北的功能用房,其构件与节点均在工厂中完成预制并实现现场快速吊装,有效地节约整体建造时间与能源耗损。


建筑的可持续设备系统(地道风管道系统、生物质锅炉系统、光伏光热能源系统、雨水收集系统以及智能控制监测系统等)则整合嵌装于建筑的双层表皮空腔之中,不仅便于对外展示并提高室内空间的灵活性,更能为后续实验平台中设备系统的增补、操作与检修提供空间与便利。


模块化的双层表皮系统则整合了当地藤编工艺与工业预制技术从而实现快速装配,不仅使建筑高度体现贵州当地的风土特色,更在一定程度上刺激并带动了当地的传统工艺经济的发展。


BIM技术作为整合平台,贯穿运用于建筑全生命周期中,实现设计、建造与运维各个阶段的协同统筹,配合后续持续的建筑性能测试与监测反馈于前期整合设计策略。


10.jpg



8.jpg

建筑拆解图


被动设计方法


示范楼采用被动式设计方法以回应当地的气候因素,如自然通风、太阳辐射控制以及自然光利用等等并整合体现于建筑本体层面。


9.jpg

建筑入口


12.jpg

疏密不同四种藤编纹样


13.jpg

疏密不同的藤编幕墙


示范楼采用了南北朝向的双坡屋面形式,将挺拔通高的展示中庭置于中央,相对封闭的功能房间置于两翼,并在屋顶处再局部拔高并设置通长的采光通风天窗,不但能加强建筑内风压与热压通风效果,同时为展厅提供了良好的自然采光,活跃中庭气氛。彩色的光线透过木屋架投射到两侧的展墙上,随着季节和时间进行光影变换,将外部自然环境的变化引入室内空间。


建筑外表皮系统由首层的双层通风玻璃幕墙以及二层的藤编双层表皮组成,不仅构建了建筑鲜明独特的外观形象,更属于典型的气候应答式设计。双层通风玻璃幕墙可根据外部环境昼夜性或者季节性的变化,通过对表皮通风口与开启扇的不同操作而达到预期的通风与热工性能表现。


藤编双层表皮设计对贵州当地季节性太阳辐射与高频风压在各向立面上的作用效果进行软件模拟,进而开发疏密不同四种藤编纹样并在立面加以重组,继而将环境性能、外观形象、结构稳定性与材料耐久性整合一体。


示范楼还采用了地道风系统作为被动式的空气调节系统,从而有效利用自然冷热源为建筑在夏冬两季进行制冷与供暖,降低建筑能耗。其垂直送风管道集成于外表皮系统的空腔中并分散到各主要房间,提高其使用者的舒适度。

此外示范楼还大量应用诸如木材、钢材与秸秆板等可再生材料,并鼓励采用当地特有的乡土材料与工艺,例如将传统藤编工艺用于表皮系统,将青石材料用于室内地面铺设以及将毛石砌筑工艺用于室外围墙等等,均可在建筑全生命周期中有效降低建筑的碳足迹,并创造一种独特的建筑本土表现力。


14.jpg

分布


因此,示范楼积极回应当地气候因子,注重将可持续技术与建筑功能、空间和形式整体考虑,避免示范技术的简单堆砌。对被动式策略的因地选择,依据可持续原理对本土材料工艺进行重新挖掘,对先进的技术发展的关注以及主动式技术的适宜性选择,实现建筑空间体验、形式与性能表现的积极结合。


15.jpg


建筑落成后,设计团队还针对建筑环境性能进行持续的测试与跟踪,肯定并反馈于前期设计与建造策略,为中国西南地区温和气候条件下可持续建筑的发展提供重要的借鉴意义。


17.jpg


18.jpg


19.jpg


20.jpg

室内空间


22.jpg

总平面图


21.jpg

施工阶段


23.jpg

平面图


24.jpg

立面


25.jpg

剖面


26.jpg

通风与采光


28.jpg

双层呼吸幕墙气候应答设计


29.jpg

墙身详图


32.jpg

风帽示意图


31.jpg

藤编挂板构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