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低能耗建筑,中国在行动!2017-11-23 11:13来源:绿色建筑研习社作者:邹瑜
2017年11月22日,第四届全国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大会在高碑店举行,下文据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环境与节能研究院邹瑜副院长的演讲《超低/近零能耗建筑国家政策及技术标准概览》整理。 国内现状及发展趋势 1.国内项目调研
2.国际合作起步
3.住建部被动式超低能耗示范建筑测试
4.《中国超低/近零能耗建筑最佳实践案例集》发布
国家层面政策及目标 1.《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2016年2月6日):推广建筑节能技术。……支持和鼓励各地结合自然气候特点,……发展被动式房屋等绿色节能建筑。 2.国务院《“十三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国发【2016】74号):加强建筑节能。实施建筑节能先进标准领跑计划,开展超低能耗及近零能耗建筑试点。 3.《国家发展改革委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城市适应气候变化行动方案的通知》(发改气候【2016】245号):提高城市建筑适应气候变化能力。……积极发展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通过采用高效高性能外墙保温系统和门窗,提高建筑气密性。 4.《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十三五”专项规划》:积极开展超低能耗建筑、近零能耗建筑建设示范。到2020年,建设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筑示范项目1000万平米以上,鼓励开展零能耗建筑、正能建筑建设试点。 5.《住房城乡建设事业“十三五”规划纲要》:在不同气候区尽快建设一批超低能耗或近零能耗建筑示范工程,发挥建筑能效提升标杆引领作用。启动超低能耗社区建设试点。 6.《建筑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十三五”时期主要任务,推进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积极开展超低能耗或近零能耗建筑示范。 国家层面技术标准 1.住建部《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技术导则》发布。 委托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负责具体编制工作。2014年3月启动,2015年11月完成编制并发布实施。 2.国家标准《近零能耗建筑技术标准》启动。 20个参编单位,涵盖公共建筑和居住建筑,覆盖设计、施工、运行、设备、部品,预计2018年12月发布。 3.编制适合我国国情的国家标准的思考 (1)充分借鉴学习欧美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和实践经验,考虑我国实际国情,发展中国特色的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筑; (2)以2015年底为基准,以实现近零能耗建筑为导向,分步迈进;定义:低能耗建筑、超低能耗建筑、近零能耗建筑; (3)以供暖为主的居住建筑应更多借鉴欧洲,尤其是德国;从供暖为主、逐步研究冷热平衡、供冷为主的指标限值; (4)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的指标体系应有所区分。 国家支撑课题 《近零能耗建筑技术体系及关键技术开发》项目 1.项目情况
2.项目总体目标 明确近零能耗建筑目标,提出不同气候区实现目标的技术途径。实现“约束路径”到“约束效果”的转变,大幅提升建筑部品及产口的性能及应用水平,带动相关产业和技术的升级换代,为近零能耗建筑提供科技引领、技术与产业支撑。 理论与指标体系:(1)解决动态热湿传递对室内环境与能耗的影响,建立气密性优化分析理论及新风需求形成机理。(2)近零能耗建筑定义。(3)多目标多参数优化方法。(4)不同气候区能耗指标。 关键技术产品:(1)开发高性能一体化保温隔热墙体、高性能多功能门窗等产品。(2)研究基于用户需求的精准控制,开发集成式高效新风热回收及除湿设备。(3)可再生能源和蓄能技术相结合的主动式能源系统。 设计施工测评:(1)研发目标为导向的多参数性能化设计方法及优化工具。(2)解决无热桥、高气密性、装配式建筑施工工艺及标准化问题。(3)研究建筑整体性能检测评估方法。 集成与示范:(1)研究技术优化与集成关键技术。(2)分析增量成本及技术经济。(3)对实施效果进行评价。(4)中外近零能耗建筑能耗控制指标和关键技术比对。 3.课题设置 基础理论
指标体系
关键技术研究与产品开发
设计施工和测评方法研究
集成与示范
工作展望
下一篇: 林间逸居 | 绿色建筑的典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