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报告发布:《循环建造——瑞士经验》2024-12-19 10:08来源:中瑞零碳建筑项目
1 背景 循环建造是一种旨在减少浪费、重用材料并降低隐含碳排放的可持续发展策略。通过可拆卸和可再利用的设计,循环建造延长了材料的生命周期,减少了对新资源的需求,并降低了与材料生产、运输及处置相关的温室气体排放。作为隐含碳的主要来源,循环建造在实现零碳建筑目标中至关重要。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建筑市场之一,其建筑业的碳排放量较高,尤其是在材料生产和建筑过程中产生的隐含碳。因此,推广循环建造对降低该行业的碳足迹具有重要意义。 基于此,在中瑞零碳建筑项目框架下,瑞士实施团队intep-Skat与苏黎世应用科技大学(ZHAW)建筑构造设计研究所及建造技术与施工流程研究所携手合作,共同开展了此项研究。该研究旨在系统总结并分享瑞士在循环建造领域的政策导向、实践经验与创新理念,为中国建筑行业的专业人士提供参考。此外,联合团队还为上海和陕西的示范工程团队提供了精准的技术支持,推动了瑞士理念在这些试点项目中的实际应用。 2 循环建行和再利用 图2: 生命周期模型图 ©ZHAW 定义:循环建造强调建筑构件的重用与减少废物。在本研究中,循环建造将重点关注“保护”、“再利用”与“回收”这三个环节:
图3: 强调建筑构件和建筑材料重复使用的建筑全生命周期模型图 ©ZHAW 图4:从左至右:建筑外景;二层的半室外檐廊空间;首层和二层平面图 ©RASMUS NORLANDER 实现循环建造的五种方法: 循环建造的概念与线性建造形成鲜明对比,后者通常会导致所有使用的材料最终被废弃。如果不考虑运营阶段的能源消耗,真正的循环建造的终极目标是实现零废弃,从而避免隐含碳的浪费,并保留能源的价值。为实现经济竞争力,循环建造需遵循以下原则:
3 瑞士最佳案例 图5: 轴测图展示出整个项目如何完全采用回收再利用的建筑构件(绿色)建造而成,甚至屋顶上的太阳能发电板也是回收再利用的。©ZHAW K.118试点项目 图6: 建筑构件来源地图;©ZHAW 这座位于瑞士温特图尔的建筑完全采用回收材料建造,成功实现了温室气体排放减少60%。 图7: 设计与施工;建造流程©ZHAW 该建筑采用可重复利用的结构元素、立面及固定装置,设计理念为“形式服务于功能”,并根据可用材料进行调整。从K.118案例研究中,我们识别出以下十个具体的再利用(如拆卸和清理)和再分配(如运输和仓储)流程和任务:
图8: 10种二手建筑构件和新建筑构件的造价比较©ZHAW 此案例展示了循环建造实践的可行性,尽管与传统建筑相比,其初期成本可能较高。 K.118案例研究的综合评估显示,重复使用所带来的潜在节约显著。与采用全新组件构建的假设建筑相比,该项目实现了494吨二氧化碳当量的减排,大约占总体碳排放的 59%。 图9: 温室气体排放量总体概览 ©ZHAW 4 再拆卸设计 图10: 从左到右:为 2016 年伦敦设计节设计的建筑装置;循环建造的钢结构;循环建造的室内空间;循环建造主体结构和建筑构件的爆炸轴测图。©ARUP 可拆卸设计(DfD)是一种注重解构过程与程序的实践,旨在通过在规划与设计阶段的深思熟虑来促进和重视解构。DfD使建筑物能够被拆卸,并随后重新使用或回收其组件,是实现节能、资源高效利用及减少废物的重要措施。其主要原则包括:
图11:瑞士之家施工现场、剖面图和平面图 ©SPILLMANN ECHSLE ARCHITEKTEN 在结构设计中融入了可拆卸接头和模块化理念,正如瑞士K.118项目和苏黎世应用科技大学教学计划所展示的那样。 5 中瑞零碳建筑示范工程 在中瑞零碳建筑项目框架下,瑞士实施团队intep-Skat与苏黎世应用科技大学建筑构造设计研究所及建造技术与施工流程研究所紧密合作,为上海和无锡的示范工程在循环建造主题上提供了深入的技术支持。 经过对规划与设计文件的分析,以及与设计团队的多次讨论,瑞士团队针对各示范工程提出了潜在的改进和优化建议。 上海零碳建筑示范工程市集馆及展览馆 图12:上海示范项目现场 ©中瑞零碳建筑合作示范工程 市集馆的主体结构为钢结构,外饰采用防火木板,屋顶结构同样为钢结构,但次级结构则采用了木结构屋架。地下部分(地下一层)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展览馆整体为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其西立面设计为垂直绿化立面,类似“地毯”的绿毯几乎覆盖了整个外立面。经分析,瑞士团队建议:
图13:瑞士 Alpnach HOUSE K 地下室墙体施工过程。©RASMUS NORLANDER 陕西留坝县中华蜜蜂博物馆示范工程 在陕西留坝示范工程中,团队高度重视建筑设计的可重复性,构建了模块化结构,并采用了辅助天花板系统,以便于维护、维修及设施的更改,这与循环经济的系统分离原则相契合。工程的开放式平面图增强了建筑的灵活性与适应性。对此,瑞士团队提出:
图14:可拆卸剪力连接 ©KOZMA 此外,基于客户的当前需求,为了简化混凝土楼板、钢梁与木质外墙的连接,建议采用一种创新方法,综合上述多种理念的优点,确保该系统兼具可拆卸设计、循环建造及更高的可持续性。 图15: 建议采用可拆卸的「混凝土楼板-钢梁」连接构件施工做法轴测图。@ZHAW 图16: 建议采用的「混凝土楼板-木制外墙-钢梁」的连接处的细部详图。@ZHAW 6 结论 经济考量 重复使用建筑组件虽然能够降低成本,但在初期需要承担较高的拆卸、运输和规划费用,这使得客户在施工初期面临较大的经济压力。尽管可重用材料的总体成本较低,但缺乏成熟的采购和存储体系使得实施难度增加。 环境影响 重用材料能够显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与新材料相比,排放量可减少高达60%。K.118等项目实例充分展示了显著的碳减排成效,突显了材料再利用的巨大潜力。通过加强城市采矿和开发材料交换的数字平台,可以进一步放大这些环保效益。 探索更多 结合瑞士的专业知识与中国城市发展的需求,中瑞零碳建筑项目不仅助力于碳减排,还为建筑行业的持久变革铺平道路。通过教育、研讨会和知识交流,该项目广泛传播其原则,培养新一代精通可持续建筑的专业人才。 欲深入了解中瑞零碳建筑项目的方法、试点及未来目标,请扫描下方二维码下载完整报告,探索该项目如何为建筑业实现气候中和的未来奠定基础。 中瑞零碳建筑项目 为了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加强中瑞两国在建筑行业减排领域的合作,2020年11月2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瑞士联邦外交事务部签署了在建筑节能领域发展合作的谅解备忘录。在此备忘录框架下,瑞士发展合作署(SDC)发起并资助了中瑞零碳建筑项目,旨在通过引入瑞士的经验和技术,支持中国制定零碳建筑技术标准和建筑行业中长期碳减排路线图,并在不同气候区建设零碳建筑示范工程,同时开展多种形式的能力建设活动,最终推动中国建筑行业的碳中和发展。 联系人:朱继龙 / Mr. Jilong Zhu Intep | Integrated Planning LLC 上一篇: 广州地铁设计大厦
下一篇: 南京江岛智立方零碳园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