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现代建筑设计大厦北楼2024-06-20 12:19来源:绿色建筑研习社
![]() 项目现状图 根据《关于推进本市超低能耗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沪建建材联〔2020〕541号)、《上海市超低能耗技术导则(试行)》(沪建建材〔2019〕157号)等文件,经专家组审查,上海市静安区现代建筑设计大厦北楼整体修缮项目超低能耗建筑方案于2024年4月获得市住建委认定,成为上海市首个城市更新类超低能耗建筑。 现代建筑设计大厦北楼位于上海市静安区,西至石门二路、南至山海关路、北至新闸路。总建筑面积为12710.42平方米,建筑高度44.9米,本次申报范围为地上建筑部分(9776.21平米),旨在打造集办公、会议、展览等功能为一体的办公综合体。 现代建筑设计大厦北楼整体修缮项目不仅作为上海市建筑师负责制的试点案例,还是新型智慧城市的创新尝试。 设计从城市关系出发,结合全新的可持续城市更新设计理念,旨在深远影响区域及建筑内人的活动,通过此类变革重焕城市活力。 城市空间重构 针对原有日照条件形成的零碎形态,外立面运用了“积木”拼搭的设计理念,重新梳理建筑体块,延续立面色彩,塑造既统一又富有变化的整体,实现“新旧共生”的建筑表达。 通过开放建筑一、二层及沿街景观使城市空间与建筑空间相互渗透,借助共享的场所和多元的功能激发整个区域的活力;灵活的空间布局以及促进交流的多功能公共空间,构成了舒适、实用的办公环境。 流线分析 城市转角 街角人视 可持续技术整合 设计融合了建造和运维的可持续指导思想,尝试探索一种具有推广价值的可持续城市更新模式。 屋顶雨水回用 石材利旧示意 立面遮阳 可持续设计以全生命周期为导向,注重实用性与经济性平衡,并对施工进行全程指导和监管。结合被动式设计大幅提升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创新应用光储直柔能源系统与雨水净化景观一体化技术;室内环境采用健康优化策略等。 建筑立面 屋面露台 智慧化升级 完善智能化系统的控制和应用,构造高效适用的建筑设备与服务管理,实现环境与服务的综合运营。 落客区 建立基于BIM一模到底的智能运维平台,通过场景化模式整合办公、物管、访客等系统。特别设置用户交互界面引导节能行为,构建“人-建筑-城市”的可持续互动机制。 一层大堂 报告厅 会议室 办公室 作为上海市首个由建筑师全程主导的既有建筑改造项目,本项目不仅体现了对历史和文化的传承,还融合了现代建筑科技和绿色低碳的环保理念,其“可感知的可持续性”为高密度城市更新提供了从设计理念到实施路径的系统性参考。 夜景鸟瞰 项目聚焦十类可持续技术策略及一项创新技术。 十类可持续策略 1 提升围护结构整体性能 现状为石材和面砖外墙,无保温,窗户较小且为单玻塑钢窗。改造后,整体扩大了窗墙比,沿街西北向主立面改造为装配式单元幕墙,采用岩棉板外保温,并且结合立面造型的巧妙设计了建筑外遮阳,降低西晒的影响;对建筑热桥进行精细化设计,打造了近无热桥的外围护结构设计,东南向非主要功能房间区域采用保温装饰一体板。 外立面改造及保温设计 装配式单元幕墙外遮阳设计 2 提升空调系统能效及舒适度 空调系统原为多联机,且大部分已使用十几年,塔楼部分无新风,层高较低。改造时充分考虑利旧,保留少部分能效较高的室外机,其余更换一级能效的多联机。同时,增设带热回收的新风系统,提升室内舒适度。 空调系统示意及负荷计算 3 提升室内环境灵活适变性 优化室内风、光、热环境,以达到室内人体良好的舒适性、建筑能耗降低和建筑美观的三重效果。一层大堂设计HVLS电扇,降低过渡季节能耗。 HVLS吊扇流场模拟 4 提高照明系统节能效率 采光区域照明单独控制 5 提升运营使用能效 原来4部2006年安装的电梯全部更换为变频调速驱动或带能量反馈的VVVF驱动系列电梯,并对建筑设备管理系统进行改造,分层分项进行建筑用能监测,鼓励节能行为,并计划通过电子屏幕显示不同楼层的分项用能数据,向公众传递节能减碳理念。 用能监测及展示 6 提升生活热水电气化改造率 5楼为员工食堂,对原燃气热水系统进行改造,考虑电气化转型,并结合厨房布局及管线排布,更换为直热承压式空气源热泵热水系统以及电辅助加热器,降低热水能耗。 7 提升室内空间健康度 结合内装设计,对室内空间进行健康优化,如采用透明玻璃隔断提升室内自然采光,楼内设置展厅、咖啡厅、休息空间等,增加对员工的人文关怀。通过对现有使用率不高的楼梯间进行艺术氛围的改造,引导员工步行替代乘电梯,并串联健身房、餐厅、屋顶花园等形成漫步环路,鼓励员工健康生活。室外设置小型气象站,室内设置空气质量监测系统,让建筑环境可感知。 平台公共空间漫步环路 8 提倡近零废设计 改造设计保留了梁、柱、大部分楼板、剪力墙,立面石材拆除后再回收利用,并设置单元式幕墙体系,以此减少建材生产过程以及建筑改造过程中的碳排放。加建湿垃圾处理房,采用生化一体机对餐饮湿垃圾进行处理,并最终转化为厨余垃圾有机肥料用于场地内植物养护,实现近零废设计。 石材拆除回用示意图 9 提高雨水资源利用 屋面采用阶梯式雨水净化,对雨水进行收集、净化、并回用,利用蓄水装置吸收雨水用于植物补水。同时将雨水融入景观设计,利用生态净化和污水处理器相结合的方法,将雨水的径流组织和处理过程作为屋顶景观设计的元素,让可持续可感知。 屋面雨水回用示意图 10 提升可再生能源利用 对现状屋面辐射条件进行分析评估,增加太阳能系统。根据南楼和北楼屋面不同的太阳辐射条件,南楼采用晶硅,北楼采用薄膜或PVT光伏光热一体化产品,发电用于北楼。 南楼及北楼屋面太阳辐射条件分析 光储直柔创新技术 设计集光伏发电、储能、直流配电、柔性用电于一体的“光储直柔”建筑,构建直流微电网,实践建筑负荷侧需求响应技术,降低电网峰值期间的压力。 本项目作为典型的城市更新类超低能耗改造项目,在满足室内光环境、风环境、热湿环境等舒适度的同时,通过增加围护结构保温、优化空调机组、照明等设计手段,降低建筑的运营能耗。可为同类项目提供一种以可持续为目标的更新思路,助力上海市超低能耗建筑规模化推广和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目标的实现。 下一篇: 【政策合集】2024年第2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