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零碳大会绿色低碳住宅创新发展论坛举办2024-05-28 10:57来源:绿色建筑研习社
5月27日下午,由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中国建筑节能协会主办,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人居环境委员会、绿色建筑研习社承办的“绿色低碳住宅创新发展论坛”成功举办,多位领导专家发表了精彩演讲,百余位专业人士参加论坛。以下为论坛回顾: 中国建筑节能协会副会长倪江波做了开场致辞,以下为部分内容: 欢迎大家来参加零碳大会,并对大家对建筑节能协会工作的支持和长期致力于我们行业的科技进步、绿色低碳发展表示敬意和感谢! 我昨天在会上也介绍了,发达国家占比更大,无论是美国,都是在他们网站上,还有德国的气候变化经济事务部的网站上都看得到这些数据,他们的能耗和碳排放,包括我去丹麦参加世界建筑师大会,跟丹麦的有关机构交流,他们大数能耗,他们都说运行,因为房子盖得差不多了,盖好了房子在用能、在碳排放,大数占全社会的4成(40%)。所以发达国家人家上世纪1973年“中东石油危机”就已经在抓节能减碳了,那时候不叫减碳,叫节能,到现在占比还如此之大,我们国家人多、房子多,未来增长量会非常大的。如果不采取措施。而且碳会达到很高的峰值,这个峰值降下来斜率就会很大,改好再改难度就会大很多,所以真的是要从现在做起,要有紧迫感,要有责任感。这个占比,我们比三大终端用能部门,我们比工业小,还有交通,我们比交通大,我们占多少?我们是在中间。 我给大家再说一项数据,刚才说的是运行阶段,如果我们房屋建筑再拉到前端的建材生产、施工,再加上建材生产运输,再加上盖好的房子,维护、维修以及建筑拆除,整个总用能和总碳排放就占全社会的占比占接近3成。如果我们再把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这个归建设部管,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还有大土木的,铁道交通、水利工程、电力工程等等,他们这些建设的能耗和碳排放加上了,就接近5成了,所以我们这个行业的,建筑业、建筑领域在国家的分量非常重,我们肩负着责任。 我也算了一下城镇的住宅,刚才说了我们碳排放和能耗大体上占全社会的20%,但是在能耗和碳排放运行阶段,大概是“442”的比例,大概1/5强一点的公共建筑占40%能耗和碳排放,城镇住宅占40%,现在农村还低一些,占2%,大数是这么一个比例。所以我们城镇住宅能耗和碳排放数量是巨大的,在我们国家这项工作中应该是占有非常重要的分量,所以房协在抓这件事情,我觉得抓得非常好,我也非常有幸一直在参与这件事,愿意一起来把这件事跟大家一起共同推动,把这件事做好。 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人居环境委员会秘书长朱彩清做了题为《绿色低碳住宅的国际化研究与借鉴》,以下为部分节选: 国际建筑进入20世纪以来,为了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的影响,世界各国也都在不断地推进多边协议,根据全球建设联盟发布的《2021年全球建筑和建造业的状况报告》,2020年建筑业占全球终端能源消费量的36%,占与能源相关二氧化碳排放量的37%,我们的住宅直接碳排放是6%,住宅的间接碳排放是11%,非住宅的直接碳排放占到了3%,非住宅的间接碳排放占到了7%。我们在施工过程的碳排放占到10%,可以看得出,建筑行业作为“双碳”目标下非常重要的一个战场,它已经成为我们当下和未来新建建筑和既有建筑改造非常重要的主流趋势,就是低碳和绿色。 我们可以看到,这些发达国家走过的路径其实也跟我们现在走过的路径殊途同归。最早是解决居民住房短缺、大幅增加供给,第二阶段是住房短缺环节以后,开始注重提高人均居住面积,突出重视安全性和健康性,住房质量得到保障以后,进入到了从存量的更新阶段注重总体的环境提升,更加注重它的舒适性、便利性和公共服务的完整性,到了住房环境综合提升品质优质住宅提升阶段,就要增加社区人文的关怀,满足各类人群多样化、差异化、多层次的不同的需求。 在研究国际住宅的可持续发展的趋势当中,我们也将国际住宅代表性的这些低碳、宜居、绿色的代表性的指标体系进行了对比和对标,分别选取的这些18项国际代表性的居住类的标准,从这些指标体系,从这些技术体系,国际发达国家走过的这些技术路径来看,他们这些标准制定起步比较早,而且到现在已经形成了非常完善的指标体系,且持续进行更新,指标的分类也更加精细也成为认证的面积和范围国家也在不断地扩大。 我们可以看出国际上是以英、德、新加坡、日本为代表的多数发达国家,包括我们国家的碳排放计算表现,都采用英国的全寿命碳的框架,也代表了国际绿色低碳评价的发展主流。 我们今年对标这些国际的发达国家的住宅发展路径,也提出了这样一些全生命周期的高品质技术策略,要编制绿色低碳住宅的标准,我们从住区、住宅、室内三个维度提出了系统性的绿色低碳住宅的框架体系。 陕西省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周敏做了题为《“双碳”下的建筑能源发展——绿色、低碳、零碳》的报告,从解读“双碳”下的建筑碳、建筑能源的绿色与低碳、“零碳”园区的探索与实践三方面做了精彩演讲。 保利发展控股集团产品研发中心总建筑师范炜做了题为《回归客户本源 聚焦产品品质》的报告。介绍了保利“八维精益”的管理理念、品质提升系统1.0,保利建立了贯穿“定位-设计-建造-体验-交付-服务”的数据化管理的高效运营模式,以及保利的产品品质评价模型,从查管理(20分)、查图纸(20分)、查现场(60分)三个方面进行评价。 上海禾筑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陈栋梁做了题为《我国住宅低碳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的报告。介绍了建筑行业碳排放现状,碳排放控制,住宅低碳关键技术,关键技术减碳效果与直接成本的关系,隐含碳计算、智慧计算平台等内容。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住房建设可持续发展创新中心主任秦姗做了题为《可持续住房建设与好房子研发实践》的报告。从好房子政策发展解读、好房子核心价值体现、可持续住房建设实践三方面做了精彩分享。好房子的基本标准:满足安全耐久、健康舒适、功能适用、灵活可变、生活便利、全龄友好、环境宜居、协调美观、绿色低碳、运维经济。 绿城中国品牌经理刘仲晖做了题为《品质为核 品牌向善》的报告。介绍了房地产行业经历的三个时代(福利化、商品化、社会化);房地产行业持续变化(从”四个分化“到”四个变化“);房地产企业品牌发展趋势以及围绕好房子,打造好品牌的思路。 浙江德普莱太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张凌云做了题为《被动房(节能房)健康,舒适度,节能解析》的报告。 德普莱太成立于2007年,专注于新风系统、除湿系统及被动式建筑环控系统的研发与生产,拥有资深研发团队,配备国家标准实验室,参与多项国家、行业标准的制定。企业以创造健康的生活环境为企业使命,为客户提供室内新风系统及空气净化专业解决方案。 上海朗绿建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于昌勇做了题为《绿色高品质人居环境探索与实践》的报告。 安徽蓝格利通新材应用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区域运营中心负责人李铮做了题为《真空绝热复合保温板在双碳中的作用》的报告。 蓝格利通成立于2014年,专注于绿色节能环保材料和吸音降噪材料的研发、生产、销售及施工服务。公司在芜湖、武汉、邯郸、中山、重庆建立了制造基地;公司获批设立博士后工作站,研发检测中心获 CNAS 实验室认可,被认定为安徽省企业技术中心;公司率先推出 VICP真空绝热复合保温板,获得高新技术产品认定,公司拥有发明专利26 项;还提供装配式建筑和既有建筑低碳节能改造等服务。 当代置业(中国)有限公司总建筑师张硕做了题为《绿色低碳住宅产品升级 引领中国未来城市更新》的报告。 |